《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发布:透明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营造公平

时间:2020-09-10 11:26 来源:互联网

近日,国务院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作为我国出台的首部针对营商环境优化的行政法规,将进一步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王小广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依靠传统的靠资源投入、规模扩张等方式难以为继,因为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而良好的营商环境成为吸引资本,聚集人才、技术等高端资源的关键,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条例》的出台,不仅将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法制化,培育一种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也保持了政府监督的科学化。

近年来,国家持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着力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发展动力。

营商环境,指的是企业等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所涉及的体制机制性因素和条件。长期以来,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放管服”等改革,我国营商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据世界银行10月24日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数据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升至第31位,跻身全球前40,连续两年入列全球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

2016年5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今年5月初,国务院将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7月1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10月23日,国务院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此次出台的《条例》,从优化营商环境的原则和方向、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督执法、法治保障等方面做出详细规定。

王小广认为,《条例》出台后,将会对提高全国营商环境水平,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环境改善有着重大的影响。一是会促使各地区不断提高营商环境水平,增加投资的期望值;二是营商环境的优化,增强了市场自身发展的内在强劲动力,经济活跃度提高,激发市场活力;三是《条例》公布后还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完善,加以规范化、法制化,给市场一个稳定的预期;四是制订具体的政策法规后,各地区会有相应的落实细化,形成一个鼓励各地区深化营商环境优化的局面,整体提高全国的营商环境水平。

《条例》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和做法,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支持的改革举措用法规制度固化下来,重点针对我国营商环境的突出短板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从完善体制机制的层面作出相应规定。

“营商环境的优化,还需要有一个具体评价标准,可以是一些权威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将评估的指标进行量化并公布,从而激励各地区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增加对中国的投资信心,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王小广告诉环球网记者。

除从市场等方面进行规范外,《条例》还重点提及要加强对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条例》对法律法规的立改废和调整实施,制定法规政策听取市场主体意见,为市场主体设置政策适应调整期,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等作了规定。华东政法大学数据智能与计算法学创新实验室联合创始人、LBC区块链社区创始人黄朝禹表示,《条例》将营商环境纳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轨道,具有重要立法意义。一是严格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为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创造了法律条件;二是明确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完善法治保障,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三是为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外资、外商市场准入和投资提供法治保障。

此次《条例》的公布,正是政府制定专门行政法规,从制度层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员黄朝禹律师先后办理黄某与某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劳动合同纠纷、上海某景观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与陈某民间借贷纠纷、上海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席某计算机软件开发合同纠纷、张某与闵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上海某酒店用品有限公司与上海某宴会餐饮有限公司服务合同纠纷等诸多案件,因此对于优化营商环境感受更加深刻。

“《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是我国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第一部综合性行政法规,具有重大法律意义。国务院出台《条例》,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律保障,充分彰显中国政府意欲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取得更大突破,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更大进展的决心。”黄朝禹说。

编辑:z0011